東港市丹京海味食品加工廠
聯系人:吳曉儒(生產科總經理)
電話:0415-7162408
手機:130-5031-6296
地址:遼寧省東港市前陽鎮前陽村十三組
網址 : www.lyxueyuan.com
空口白牙吃“原汁香螺”是不行的,須用牙簽扎進殼口的螺肉,順著螺旋的方向潛運內力,方可將螺肉拽出。但像這樣滿身油跡的香螺,如何用手拿起來也很成問題,這是像我一樣的外地“老巴子”難免會遇到的尷尬。時至今日,我對“香螺”仍然心存芥蒂,一般不會主動買或吃,除非有人請才會不得已給個面子。
“香螺”正名為扁玉螺/Glossaulax didyma,確實很(欠)扁,南北沿海皆有,北多于南。說來我與此物有緣,小學時就在書上看到并且認識它了。書中收錄的絕大多數海螺都有點奇形怪狀,唯扁玉螺外形扁圓,溫柔敦厚,于是我牢牢記住了這種螺,卻沒想到在青島的初次邂逅是一場不愉快的體驗,正所謂“人生弱智如初見”也。
與香螺相似的螺,還有微黃鐮玉螺/Polinices fortunei和廣大扁玉螺/Glossaulax reiniana,我曾長期將這倆和“香螺”混淆。仔細看當然不一樣:前者螺殼的螺塔高,殼尖銳,外形更像田螺,和扁玉螺風格迥異;后者殼頂既不如前者冒尖,也不像扁玉螺那么平坦,大體上介于二者之間。聽說口感略有差異,有人說微黃鐮玉螺佳,不過我分不清。
香螺也好香波螺也罷,都只是俗稱;當我們要談論動植物物種時,還是得遵循權威的標準,即便不用拉丁文學名,至少也得用動物志中的正式名稱,不然會導致混亂局面。你說這是香螺,他非說那個才是,這爭論有什么意義呢?如果在“學術性”的場合提及香螺,那么扁玉螺靠邊站,因為真的有一種螺的中文正名就叫做香螺,臺灣采取拉丁名音譯,稱之為卡民氏峨螺/Neptunea cumingi。
這種香螺個頭碩大,是黃渤海沿岸常見食用螺之一,然青島并不多見,大連、丹東更多。整個市場似乎只有這一個攤位出售即食香螺。其余的大海螺都是脈紅螺/Rapana venosa,其殼內面杏紅色,有深色條紋,大連稱之為“紅里子”;而卡民氏峨螺的殼內較為白皙,區別明顯。僅以口感而論,卡民氏峨螺肉質更比脈紅螺爽脆,價格也更高。
大個頭的海螺吃法和小螺差不多,都得動用工具將螺肉從殼中取出,不過像卡民氏峨螺或脈紅螺這樣的體量,牙簽稍嫌細弱,直接動筷子就行。螺肉屬于卡民氏峨螺,整個可食。也許有的朋友對尾部(實為螺的腹部)的黑色部位心存疑慮,放心,那不是矢,而是螺的肝胰臟部分,乃精華之所在,切不可暴殄天物給扔了。
另,卡民氏峨螺也叫香螺,但不是響螺。潮汕名菜“炭燒響螺”的原材料指盔螺科的角螺/Hemifusus colosseus或近似物種管角螺(盔螺科在臺灣又被叫做香螺科,是不是有點亂?),產于南方海域,北方無之,且價格貴,沒必要深入了解。